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借安源星火,这群人在湖湘热土铸起红魂


煤炭是重要的化石能源,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在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工业化进程中,煤的身影无处不在。与此相关,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与煤所系,以煤为生,并且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相伴相随,他们不仅用血汗为我国早期的工业建设贡献了能源原料,还在中国革命史中扮演了不可轻视的角色。毛主席曾为这一群体写下过“特别能战斗”的评语,他们,就是煤矿工人。

煤炭是重要的化石能源,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在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工业化进程中,煤的身影无处不在。

与此相关,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与煤所系,以煤为生,并且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相伴相随,他们不仅用血汗为我国早期的工业建设贡献了能源原料,还在中国革命史中扮演了不可轻视的角色。毛主席曾为这一群体写下过“特别能战斗”的评语,他们,就是煤矿工人。

把视野收回到三湘大地,湖南并不以盛产煤炭而闻名,可湖南的煤矿工人却着实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不仅引领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建立起了中国最早的工人党支部,还孕育了众多我党早期的杰出党政军干部,其中有史可查的湖南籍煤矿工人出身的授勋将帅就有10人,其中不乏彭德怀、杨得志等家喻户晓的开国名将。

如今,在湖南省最大的煤炭国企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湘煤集团),你依旧能看到4万多名煤矿工人奋斗在一线,为国家、地方的工业建设输送能源资源。湘煤集团的红色气质由何而来?正是由这一个个传承着红色血脉的煤矿工人构成。漫溯历史长河,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黑金与黑心:

早期湖南煤矿工人的悲惨境遇

自西方工业革命兴起,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煤炭成为了全球主要的能源基础,人们将其比作“黑色的黄金”,其珍贵程度可以此窥之。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旧中国从事煤炭开采的煤矿工人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封建矿主与资本家来说,一车车的煤炭是“黑色的黄金”,可对于工人们来说,这却意味着“黑心”的压榨与剥削。

在当时,煤矿工人劳动环境之差骇人听闻。据民国时期矿学研究会出版的《矿业杂志》报道:“湖南煤矿,采矿纯系土法,低矮的坑窿,仅尺许,矿工出入,大都蛇行。窿中空气凝滞,劳动一天即不成人形,咳出的痰也是一团团的黑泥。”“运煤工人由于窿坑低矮,肩上膝上磨得血迹斑斑。”

据《农商公报》统计,仅1915年,湖南各矿死伤矿工达2277人,占矿工总数的18.7%,这一数字令人瞋目结舌,甚至超过很多战争中参战部队的战损比例。

在如此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人死伤病残,从当时的政府到矿山主却不负任何责任。“平日工人因公死伤者,无医药,无抚恤。”当时,湖南煤矿山普遍通行的管理制度是封建包头制,以安源、湘南各矿为例,当时矿山招募工人主要由中间人代办,这种人则被称作为“包头”。施行包头制,工人工资、生活皆由包头负责,充任包头的,多系矿主或大股东的同乡、亲友,或是帮会中的头目。这一制度的剥削方式名目繁多,如包工剥削、商业剥削、放赌诱骗等等,通过无尽的剥削,许多煤矿工人与包(工)头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在包头制下的工人过的是近乎奴隶般的生活。

还有完全沦为奴隶的情况,在湘南煤矿,有很多盲人矿工和水工,据资兴矿务局老矿工回忆,当时的盲人矿工多是矿主、把头抓来的。这些盲人矿工并非天生即盲,许多一开始只是被囚禁在窿里挖煤,为免其逃走,把头们会强行刺瞎他们的眼睛。而很多水工则是由儿童来充当,是由一些包头用低价从农村诱拐而来。这些工人在包头之间可以相互贩卖,可工人却无法赎身逃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这种非人的压迫下,煤矿工人自然成为了最具革命性的群体之一。

 

红色先声:

湘籍矿工引领安源路矿大罢工

湖南煤矿工人首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大规模革命运动,可以追溯到震惊中外的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安源路矿包括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两部分。1908年,萍乡煤矿与湖北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组建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公司实权为日本人所有,工程大权则落在了德国工头手中。企业的管理,采取封建把头制。

安源路矿工人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不过“压迫愈深,反抗愈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安源工人便自发进行了多次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安源地区的工作就由中共湘区委员会(后更名为中共湖南区委、中共湖南省委)领导。自此,安源工人运动由自发逐步走向了自觉。

在上世纪20年代初,安源路矿工人最多时达1.3万多人。工人们大多是来自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的破产农民。其中,湖南籍的占了70%。这些湘籍的煤矿工人,也成为了之后抗争活动的主力军。

1921年秋、冬,时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两次前往安源,考察工人生产、生活状况,并进行革命宣传。那时候,毛泽东住在八方井的湘潭老乡、在矿上当段长的毛紫云家中,毛紫云找来在井下挖煤的同乡张竹林,负责毛泽东与矿工群众的联系。

△毛泽东和安源工人在一起的铜像。

 

在安源工人身上,毛泽东发现和寻找到党的组织发展要落地生根必须紧紧依靠的阶级基础和阶级力量,他将安源作为湖南党组织的重点工作地区。1922年2月,毛泽东指导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隶属中共湖南支部,由李立三任支部书记。首批吸收6名煤矿工人为共产党员。

1922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当年9月初,毛泽东第3次来到安源,果断决定举行大罢工。9月1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罢工指挥部,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经过5天的斗争,迫使路矿当局同工人俱乐部代表签订了包含13款内容的条约,接受了工人们提出的要求。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白色恐怖”下的一声惊雷,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刘少奇后来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中评述这次胜利:“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罢工胜利后,路矿工人俱乐部成员由700人发展到1.7万多人,党、团组织也获得大发展。

△1922年9月18日下午,安源路矿工人庆祝罢工胜利。

1923年春,中共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党、团地方组织的组建标志着安源工人阶级团结自己的任务胜利实现。中共安源地方执委会成立后,又领导株洲转运局工人(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株洲分部)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扩大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斗争成果。

 

星星之火: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煤矿建党活动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成功,将积压在湖南煤矿工人身上的革命热情一把点燃了。大革命开始后,党的组织在湖南各矿山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湖南煤矿有史料可循的、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发生于1926年8月,即中共湘西特委领导在牛马司成立煤矿产业工会,组织发动对矿主刘重威的斗争。刘闻讯逃往省城长沙,工人大会宣布没收其房屋和积谷八百石,交矿区工会处理。

1928年3月6日,资兴县苏维埃政府在三都成立,刘英廷任主席,黄义行任副主席。人民革命政权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煤矿工人。他们在矿山要路的岩石上书写“杀恶霸、打土豪”的标语。矿工唐友生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戴正保及其二管家袁承兴。4月8日,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到达资兴,湘盛煤矿(宇字煤矿前身)工人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其中40人在黄义藻、李奇中率领下,跟着大队伍日夜兼程向井冈山进发,到达宁岗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2师第36团。

△图为黄义藻。

 

支援抗战:

湘南矿工顶着枪炮坚持生产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湖南煤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1月,中共湘区特委支部书记杨亦痴等在醴陵石门口煤矿,创办工人夜校,按工人日、夜班轮流上课,当时有五六百人参与学习,讲授新编的抗日救国“三字经”,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并培养了十多名工人入党。同年,醴陵石成金煤矿特委发动党员、工人,掀起了“捐献一物”运动,慰劳前方抗日将士,即便矿工们当时的收入十分微薄,但他们仍捐献布鞋100余双,毛巾100余条,寄新华日报社转八路军、新四军。全矿员工还捐献工资300多元,慰劳十九路军。

除了捐钱捐物,湖南煤矿工人们不分昼夜、加紧生产,为增加煤矿产量支援抗战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抗战时期,湖南作为大后方成为重要的煤炭产地,产量一度占大后方总产量的两成。这其中,离不开煤矿工人们的努力工作,他们克服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冒着日军大军压境,厂矿企业随时都可能沦陷而失去生命的危险,为战时的工厂生产和铁路系统的交通运输提供了大量的煤炭能源。

1944年4月,日本侵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同年5月,国民政府军队在衡阳与日军激战一个多月,衡阳沦陷。当时祁零煤矿“矿区距衡阳只有109公里,矿场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但受资源委员会的指示,为了保持军事物资运输畅通,祁零煤矿必须继续生产。为支援抗战,祁零煤矿局的全体员工顶住压力,坚持生产,煤炭生产不减反增。到同年8月3日,“战争转移到白地市附近,距矿区只有27公里,夜里可以听到枪炮声”,在这种危急形势下,全体员工仍在加紧生产,直到8月7日祁零煤矿的员工们才临时挑着行李纷纷离矿撤退。湖南煤矿工人在抗战中爱岗敬业,为抗战尽了最后一份力。

当时桂林《新工人》的杂志记者黄建人评价湖南杨梅山煤矿及其矿工:“湘南煤矿局无疑的在抗战中起了巨大作用,但更不能抹杀的数千流血流汗的矿工也尽了他时代伟大的作用,这才是值得吾人夸耀,值得吾人推崇,值得吾人注意的。”

△1948年资源委员会湘江煤矿工人合影。

 

迎来解放:

湖南煤矿工人为国护矿

“南下英雄擒虎豹,红旗一路凯歌扬”。随着解放战场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全中国。而在此期间,在地下党组织的有效领导下,湖南煤矿工人们为保存国家财产、迎接解放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9年5月,国民党军白崇禧部败退湖南,6月,湘盛煤矿当局决定遣散工人,劫走机器。为应对这一危机情况,中共资兴县工委根据省工委提出“反破坏、反迁移”的指示,指派武工队队长陈镇南到三都,将资兴矿厂护矿委员会改名为资兴煤矿厂护矿队,由县武工队直接领导,并委派在矿厂的党员李南国和袁保德具体指导并负责地下党与护矿队的联络任务。护矿队成立后,拨出军用物资炸药、雷管、导火线、汽油等交付县武工队使用。由矿机械修理所为县武工队修理步(手)枪80余支和机枪一挺,支援步枪两支和部分弹药及银洋200元,送交县武工队使用;矿山医务所为武工队部分伤员治疗战伤;组织工人武装守卫巡逻,保护矿山,使国家财产免遭损失,护矿队一直坚持到10月资兴解放。

1949年5月,杨梅山煤矿成立杨梅山矿厂非常时期员工护矿委员会,以“不破坏、不搬迁、不停工”为原则,以“继续生产,维持员工生活”为宗旨,组织开展护矿运动,积极与湘南游击队陈修河部和湘南支队联系。同年10月16日,曾经担任安源煤矿工人纠察队事务长的中共湘南地委书记兼人民解放军湘南支队司令员刘亚球(后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派湘南支队第一大队长耿俊猛率部队正式进驻杨梅山矿,矿山获得了和平解放。

△1949年部分接管湖南煤矿的南下干部合影。

 

旧社会,煤矿工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最底层,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劳动环境最恶劣,其生活如同牛马。新中国成立后,煤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从而焕发出了满腔的劳动热情,在共和国新矿区的开发、老矿井的改造以及煤炭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才华。

数十年来,湖南煤炭行业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据史料统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煤矿工人历史上共有国家级全国先进人物32人。从1953年到2021年,湘煤历史上获得过历届省级(包括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个人者有485人。

△上世纪50年代,参加全省劳模表彰大会归来的湘煤代表留影。

 

穿越百年的历史沧桑,进入二十一世纪,湖南煤炭行业也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2006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为确保全省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整合了原中央下放的涟邵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资兴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白沙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及省属的长沙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湘潭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辰溪煤矿六家省属煤矿企业,组建成立了如今的湘煤集团。

△位于长沙的湘煤集团总部大厦。

 

从一组建就肩负特殊使命,到2016年形成以廖建湘为班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如今,湘煤集团已拥有38家下属分公司,分布于湘、黔、新三省(区),拥有和控制煤炭资源总量80余亿吨,年营收保持在110亿元以上,年利税超过10亿元。在湖南整体“缺煤”的背景下,湘煤集团仍位列全国煤炭行业排名第41位,并荣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湘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建湘表示,湘煤将坚守初心,坚定“百年湘煤”的宏伟愿景,勇担全省能源保障使命,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动能,汇聚打造百年湘煤的澎湃动力,全力建设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百年湘煤。